共享创造价值
为免费资源而生

那时的先生:1940—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(岳南)

那时的先生:1940—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(岳南)

内容简介

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,大批学术教育机构学者、师生被迫向长沙、重庆、昆明等地区迁徙。1940年,因战事趋紧,同济大学师生迁往川南古镇李庄,继之中央研究院、中央博物院筹备处、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、中国营造学社等机构先后辗转而来,一时间,众多第一流学者和大批珍贵文物古籍汇聚李庄——这个被傅斯年称为“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”。

作品以纪实的手法,深沉的情感,酣畅的笔墨,全景再现了在李庄的学者们艰苦卓绝的生活与学术历程,突出刻画了霸气的学人领袖傅斯年,耿介的考古学大师李济,苦心孤诣的建筑学泰斗梁思成,坚忍的诗人林徽因,孤傲的才女游寿,执着学术的董作宾、梁思永等先生的鲜明个性,以及他们面对贫病、匪患甚至死亡威胁,守望相助、穷且弥坚的精神风骨。在中国最艰危的六年,他们不离故国,焚膏继晷,薪传火播,在人文学科领域取得了世界性的荣誉,承续发展了中国文化的命脉。

作品还着重对“研究院吃人事件”以及傅李冲突、同济校长与教授纷争、国宝被劫案等史事的真相做了细致探查,对其中的人事纠葛、研究院与大学的制度等进行了深刻剖析。同时兼述李庄镇传奇历史、风土人情和当地官僚、士绅在抗战前后不同的人生命运,对多年被掩蔽的人物与事件做了详细的披露,读来令人感怀忆往、嗟叹不已。

书籍购买

京东图书:

那时的先生:1940—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

获取更多

那时的先生 511071

更多实体书籍购买点这里:京东图书

更多高价值资源点这里:淇淇iShare(77ishare.com)

电子书格式转换:http://77ebooks.com/archives/1626

书籍交流,可加WX:qy901628 或者 breath2019,备注书名。

关注【淇淇爱分享】公众号,获取更多资源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淇淇有料 » 那时的先生:1940—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 (岳南)
分享到: 更多 (0)